《大紀元時報》採訪-〈分析:G7後 供應鏈去中國化趨勢將更廣〉
An employee works in the chip manufacturing process at a clean room of the Barcelona Institute for Microelectronics (IMB-CNM) in Bellaterra, near Barcelona, on March 3, 2022. - Th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Barcelona (IMB-CNM) is the largest institute in Spain dedicated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 and Nano Technology (MNTs) and microsystems, and with unique capacities of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It belongs to the 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SIC) since its foundation in 1985. (Photo by Josep LAGO / AFP)

《大紀元時報》採訪-〈分析:G7後 供應鏈去中國化趨勢將更廣〉

【大紀元2023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採訪報導)G7廣島領袖高峰會21日落幕。專家指出,對於中共採取的經濟威嚇與霸凌,G7領袖宣言表明將評估成立合作對抗「經濟脅迫」的新框架,未來供應鏈「去中國化」趨勢會更加廣泛。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19日至21日舉行,G7領導人發布《G7峰會聯合公報》。針對各國如何與中共打交道,G7對於中共利用「經濟脅迫」手段予以譴責,成員對抵禦經濟脅迫,對中國經濟去風險化達成共識,將加強G7成員間的經濟合作,減少對中共的依賴。中共外交部21日提出抗議,強烈反對這一聯合聲明。

時政評論員陳怡伸律師對大紀元表示,對企業界來說,中國大陸的土地、廠房及工資都上漲,過去成本低廉的優勢喪失,加上美中貿易戰開始的圍堵中共情勢,對於企業經商的政治風險提高,讓外資企業萌生出走的念頭。他們認真考慮把廠房外移,所以當時就已經有企業在尋找替代地區,首先是東南亞,包括越南、印尼,還有印度也是一個考量的地點。

陳怡伸指出,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爆發後,由於中共採取清零封控政策不透明,對外資來講,勞工都不能去工作,外企的生產大受打擊損失慘重。而且習近平針對外資外企人員,用間諜罪的方式逮捕,讓外資感到不僅賺不到錢,連外國員工在中國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很大的威脅。外資為因應地緣政治變化,並避免政治紛擾,企業更認真考慮撤出中國市場,形成「去中國化」的脫鉤趨勢。

自由亞洲電台今年2月報導,全球前30大貨櫃港口排名中,中國曾占據榜單10個席位,其中上海居首。然而疫情3年,導致出國貨物量銳減。上海、廣東等地的碼頭如今堆滿空貨櫃。中國商人們抱怨接不到外貿訂單。報導指出,上海、寧波北侖港一片冷清,貨櫃車司機和員工幾乎消失。在廣東深圳做外貿生意的肖女士表示,受到中美關係和疫情封控措施的影響,產業鏈已經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

(圖文取自大紀元時報,全文請參大紀元時報: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5/25/n14003709.htm